列子
道家
]
愚公移山的寓言出自「列子·湯問」,說太形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萬仞。有北山愚公,近九十高齡了,面山而住,大山擋在了要塞,出入都要遶極遠的路,極不便。於是愚公聚眾商量,決定鑿山開路。因率子、孫加上自己三人開始移山,後又有鄰人也來相助。其時,智叟得知愚公的行動後,和愚公有如下對話——
河曲智叟笑而止之,曰:「甚矣汝之不惠!以殘年餘力,曾不能毀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」北山愚公長息曰:「汝心之固,固不可徹,曾不若孀妻弱子。雖我之死,有子存焉;子又生孫,孫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孫;子子孫孫,无窮匱也,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」河曲智叟亡以應。
寓言中的兩座大山,方七百裡,高萬仞,想必實在將面山而住的人們團團圍困住了。愚公當其時已近九十高齡,可想此二山已然將他圍困了一輩子,便如此,這山也還將永遠在那裡,永遠遶不開,永遠擋人去路,「雖我之死,有子存焉;子又生孫,孫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孫;子子孫孫,无窮匱也,」此山將永永遠遠把子子孫孫阻擋圍困!直到這時候他說服眾人,終於作出移山的決定,並堅定不移。想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追尋我們各自所向往的,卻沒有那一帆風順的,命運有時就像那兩座遶不開的山,而我們好似不管走到哪都背負著命運、命運——一些揮不去、繞不開的東西,一些讓「人」看上去變得如愚公老而將枯的生命般渺小,而「它」卻無比巨大且像磐石不可移一般的東西。面對人生的諸多不可移,惟其做愚公,做智叟是沒有辦法的。愚公自己亦做了近九十年的「北山智叟」,終於看透了,做回北山愚公而嘆河曲智叟「汝心之固,固不可徹」——只說他頑固,看不透唯有移山,別無它法;進而說子子孫孫,終有一天,終有一人將為開山之人。
故事的結局是愚公最終感動天帝,後者派天神將山挪走。唉。人多無奈。